Billie Eilish 一直以來都給我這樣的感覺:比起一個流行巨星,她更像是個叛逆的青少年,有些我行我素、有些特立獨行,同時又跟年少輕狂時期的你我並無二異,在玩世不恭的表象之下潛藏著難以言喻的憂鬱。
《怪奇比莉 Billie Eilish:我眼中的迷濛世界》(Billie Eilish: The World’s a Little Blurry)是一部幾乎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紀錄片,由她舞台上的表演片段以及生活影片串接而成,自她十三歲寫出那首改變她生涯的〈Ocean Eyes〉起,一直紀錄到她於第六十二屆葛萊美獎風光奪下五項大獎為止。
這部片將多數的時間聚焦在 2019 年,也就是她首張專輯《When We All Fall Asleep, Where Do We Go?》的發行前後,揭露她創作音樂的心路歷程、成為巨星的心態轉變、與親友間的互動與陪伴,時而讓人為之動容,時而讓人會心一笑。
《我眼中的迷濛世界》以一句節錄自歌曲〈ilomilo〉的歌詞:「The world’s a little blurry(我眼中的迷濛世界)」為命名,帶領我們從 Billie Eilish 懵懂而迷濛的視角,眺望她成名之路上的種種喜悅與掙扎。
關於〈ilomilo〉這首歌的含義,Billie 是這麼解釋道的:「……就像是失去你的摯愛,並又再次將他們找回來」,而這部承接其歌詞的紀錄片同樣延續了這樣的意境,透過她與家人們真摯而坦率的互動畫面,讓我們看到了她在家人面前最自在也最不經修飾的模樣——幽默、任性、焦慮、脆弱、自我質疑——將她本來就十分「真」的形象呈現地更加赤裸,也更加引人共鳴。
紀錄片《我眼中的迷濛世界》:不甚完美的平凡姿態
就如 Taylor Swift 於 2020 年發行的紀錄片《泰勒絲:美國小姐》般,《我眼中的迷濛世界》描繪出一個流行巨星在大眾的目光下,是如何兼顧自己的真實性與心理狀態,並同時試著維持自己的形象。她們都同樣為了達到完美,不惜犧牲自己的快樂與健康;不過,不同於 Taylor 曾經近乎偏執的力求完美,Billie Eilish 追求完美的方式摻雜著些許頑強抵抗的姿態。
即便她已是萬眾矚目的樂壇新星,她仍不過是個年僅十七、八歲的青少年,還在學習怎麼與自己相處、學習怎麼好好活著,有時連快樂都難以企及了,遑論要在世界面前呈現出完美的模樣。
透過這部紀錄片,我們能看到她私下最真實、最貼近平凡的樣貌:與哥哥 Finneas O’Connell 在鏡頭前開著孩子般的玩笑;和父母 Maggie 與 Patrick O’Connell 有如朋友般的溫馨互動;對於 Justin Bieber 的瘋狂迷戀;收到夢想中的汽車為生日禮物時,臉上無法掩飾的喜悅;和家人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任性地爭論;時而憂鬱、時而雀躍的起伏情緒;為了呈現最好的表演給粉絲,過度賣力因而傷到自己的身體……
這些畫面一點一點地拼湊出她的模樣,不到完美,甚至與完美相差甚遠,但也因此容易與螢幕前的你我產生共鳴。
Billie Eilish:憂鬱與叛逆的集合體
「我討厭寫歌,」她在一次與哥哥的爭執中如此誠實地說道,「那個過程真的很折磨人。」她的叛逆使她不願與所謂「流行」妥協,刻意寫出迎合大眾的音樂;然而她內心的黑暗世界又讓想創作出真摯的音樂的她,在每次寫歌的過程中,像是拿把刀捅著舊傷一般,不斷挖出心底的痛,以至於最後被悲傷反噬。
Billie Eilish 就像是所有那個年紀的青少年一樣,是憂鬱與叛逆的集合體——一方面想用輕狂的姿態證明自己的特別與真誠;一方面又不禁在意著他人的眼光,深怕任何一點負面的聲音。當她在一場米蘭的演唱會上由於太過賣力演出而跌倒傷到腳時,她所在乎的不是自己的傷勢是否嚴重,而是她搞砸了粉絲期待已久表演——「與其給你們一場爛表演,我寧願不要表演」,她是這樣哽咽的說道。
但是,作為一個備受矚目的流行歌手,她的每個舉動無可避面地都會被放大檢視;她必須學著承擔外界所有針對她的評論,儘管她只不過是在「做自己」而已:在某一場紐約的演唱會時,她才剛經歷了一次失戀,演唱歌曲〈i love you〉時更哽咽到無法好好唱歌,表演結束後卻仍要假裝和顏悅色,與許多只是為了想與她合照的人尷尬互動。隔天,她的社群帳號底下就出現了一則留言,批評她在見面會時顯得不耐煩,認為她非常沒有禮貌。
「我真的不能有任何一刻表現出不開心。」在看到留言後,她有些無奈、有些惱火地宣洩她無處可去的情緒,「我就不能在表演結束後放鬆一下?」
化音樂為救贖,創作讓人深感共鳴的作品
也許,Billie 在紀錄片裡的一些表現會給人一種不夠成熟的感覺,但到頭來她也不過只是個青少年,偶爾會沒有原因的憂鬱、偶爾會像孩子般耍任性。她總在音樂中大方且大膽地談論著她內心最深處的情感,當她在創作關於自殺的歌曲〈listen before I go〉時,有句歌詞是這樣唱道的:「帶我去屋頂/當我停止呼吸時,我想看著這世界/當我全身發紫」,描繪出從屋頂一躍而下前的心境。
她的母親對於她直白的歌詞存有疑慮,懷疑歌曲如此負面是否合適;對於母親的擔心,她是這樣回應的:「我覺得這是我想說的話。這首歌反而是我不擔心的理由,透過音樂這麼說出來,好過於真的去自殺。」
《我眼中的迷濛世界》中,有一幕是她在回顧自己十四、五歲時的日記。看著日記中令人毛骨悚然、宛若魔鬼般的塗鴉,她看似若無其事的說:「我曾經把自己鎖在浴室裡並故意讓自己流血,因為我認為那是都是我應得的。」
她的叛逆、她的悲傷、她的不完美,成為了我們能夠與她產生如此深的共鳴的原因,也造就出她如此「真實」的形象。Billie 與粉絲之間的關係就像是親密的朋友一般,共同分享痛苦而脆弱的一面,相互支撐對方悲傷的重量。
「你們是我好好活下去的原因」,她是這樣對台下的觀眾喊道;於此同時,對於她的粉絲而言,她的音樂同樣也是他們支撐下去的原因,誠如一位粉絲隔著車窗對 Billie 說道的:「你的音樂拯救了我。」
奪回主控權,貫徹真實的姿態
《我眼中的迷濛世界》並沒有太多驚心動魄的時刻,也沒有任何出乎意料地發展,透過 Billie Eilish 的演唱會片段展現出她自信而耀眼的一面,同時也藉由再平凡不過的生活影片,呈現出她的家庭給予她的愛與支持。
在社群媒體無時無刻的緊盯之下,公眾人物的形象時常受到輿論與媒體的左右,迫使他們背負毫無根據的指責;《我眼中的迷濛世界》是 Billie Eilish 從社群媒體那兒奪回言論的主控權,宛如堅毅不摧的宣言:無論這個世界如何動搖她的意志,在家人、朋友、以及粉絲的陪伴中,她會貫徹自己的初衷,用最真實的姿態迎接未來或好或壞的一切。